又是一年秋分到,你知道秋分“分”的是什么嗎?你知道秋分與立秋的區別嗎?想要了解更多更有趣的關于秋分的事嗎?下面小編帶你去看看。
秋分是我們傳統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,一般在陽歷的9月22日-24日之間的某天。在這一天,太陽達到黃經180度,直射赤道,這一日全球任何地點都遵循規則晝夜平分。而秋分之后,對于我們北半球來說,晝短夜長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了。
董仲舒在《春秋繁露》中說: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?!?strong style="margin:0px;padding:0px;max-width:100%;box-sizing:border-box !important;word-wrap:break-word !important;">秋分的“分”,實際上就是半的意思。過去把秋季分成孟秋、仲秋和季秋三部分,秋分正處仲秋,所謂平分秋色是也。

秋分的氣候
農歷的二十四節氣中,每個節氣為期15天。這15天又等分為三段,用以更細致地描述節氣的氣候特點,被稱為“三候”。
秋分的三候是:
一候雷始收聲。古人用陰陽轉換來解釋氣候的寒暑變化,而秋分正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關鍵節點。雷是陽氣的代表,雷始收聲意味著陽氣開始衰退,而陰氣逐漸占據了主導的地位。體現在外在的氣候變化上,自然是秋意漸濃,氣溫逐漸下降了。
二候蟄蟲坯戶。由于天氣開始變冷,蟄居的小蟲子們開始用泥土封閉自己的洞穴,以抵御寒氣的侵襲。
三候水始涸。進入秋季以來,北方地區降水開始明顯減少。而秋分之后,南方地區在迎來最后一波臺風降雨之后,也開始逐漸進入少雨的時期了。
秋分前后,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能夠感到濃濃的秋意,可謂秋高氣爽,丹桂飄香,蟹肥菊黃。但在欣賞美景美食的同時,也要注意適時地增加衣物,避免著涼了。

秋分這一天,對路癡來說是認識方向的好機會!
在日出或日落的時間走到室外,并且留意太陽相對于你熟悉的地標建筑的位置,以后再迷路時就能很容易地找到正東和正西了。
立秋和秋分的區別
從時間上看,立秋在前,秋分在后,立秋表示的是秋天的開始?! ?/span>
從氣候上看,立秋時節,部分地區仍然呈現的是持續高溫的狀態,而秋分的時候氣候涼爽。
“四立二分”
一年有“四立”——“立春”、“立夏”、“立秋”和“立冬”,意思是一個季度的開端?! ?/span>
有“二分”——“春分”、“秋分”,可以理解成把一年的時間切成兩半。即每年到了“春分”或“秋分”那一日,白天和黑夜是一樣長的。
秋分與中秋
古時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的民俗活動,秋分曾是傳統的“祭月節”(中秋節),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

北京城的秋分——長安街日出
長安街日出,秋分次日。朝陽從接近正東升起,懸在長安街遠方,金色的晨曦灑滿了北京城。越來越短的白晝正帶來越來越冷的天氣。寒冷彌漫在空氣中,在帝都和其他一些北方城市,人們不再穿淺色的T恤和短褲,轉而換上了一身皮草。在我們周圍,植物正結束這一年的生長周期。也許,它們正以秋葉的金黃、花朵的最后一次綻放回應著秋季的來臨。